頁面版權所有 2017 春江集團有限公司 豫ICP備10012603號-2 豫公網安備 41078102000047號
集團地址:中國河南新鄉市金穗大道(東)688號商會大廈B座27層 集團電話:0373—5020828 傳真:0373-5020828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洛陽
掃一掃
訪問手機官網
掃一掃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
0373-5020828
分享到:
鄉村旅游是旅游扶貧主陣地旅游扶貧成扶貧開發主力軍
10月13日的大會上,省旅游局局長寇武江傳達了8月18日國家旅游局和國務院扶貧辦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共同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推進大會會議精神。在這次大會上,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作了題為《開拓創新,勇于擔當,深入推進我國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的重要講話。
成效:去年,全國7000萬農民受益于鄉村游
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多方籌措資金,集中解決旅游扶貧村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國土資源部牽頭印發了《關于支持旅游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加快貧困地區重點旅游項目用地審批。各省區市相繼將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納入本地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并優先安排資金支持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工作。很多縣(市)區舉全域之力推動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2015年,全國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過20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400億元,帶動超過7000萬農民受益。全國25個省區市11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村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占貧困村從業總人數的35.1%,鄉村旅游帶來的農民人均收入占當地農民人均年收入39.4%,貧困村通過鄉村旅游脫貧人數264萬人,占貧困村脫貧總人數的30.5%,占全國脫貧總人數的18.3%。
全國鄉村旅游扶貧工作出現了許多可喜的新模式。一是“景區帶村”模式。就是以景區景點為依托,貧困村開發鄉村旅游,貧困戶開辦農家樂;或從事旅游經營服務、旅游商品產銷,形成“景區+貧困村+農戶”的扶貧模式。二是“能人帶戶”模式。就是引導和扶持一批能力強、素質高的貧困戶從事旅游經營服務率先脫貧致富,實現先富帶后富;或邀請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創業,投資開發鄉村旅游,帶動周邊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扶貧模式。三是“公司帶戶”模式。就是采取政府扶持、企業經營、農戶參與的方式帶動貧困戶通過旅游實現脫貧。四是“合作社帶戶”模式。就是由村集體或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鼓勵貧困戶用土地、林地流轉或生產要素入股,自愿聯合,共同管理,互助發展,共同富裕。
意義:旅游扶貧最生態、最尊嚴、最包容、可持續
旅游扶貧是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最好方式,還能從一定程度上促進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提升。
旅游扶貧是最具尊嚴的扶貧,可以把“扶貧”和“扶志”有效地結合起來。貧困人群在參與旅游產業發展中,逐步擺脫貧困,也增強了自信,感到了自尊,強化了自立。有參與感、成就感、尊嚴感。
“旅游扶貧”是“全域旅游”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全域旅游的難點和重點。抓住了旅游扶貧,就抓住了全域旅游的薄弱方面。開展旅游扶貧,需要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政策措施、人才培訓等方面存在的諸多“短板”補齊。同時,旅游扶貧也是最能展現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原則的領域和環節。全域旅游搞得好,也必然促進旅游扶貧。
旅游扶貧是包容性扶貧,與其他扶貧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傳統的農業、林業、漁業等產業通過旅游,變成“休閑農業、森林人家、水鄉漁村”。旅游扶貧與金融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電商扶貧和其他扶貧的結合,有利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有利于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實現貧困人口就地創業就業、脫貧致富。同時,旅游扶貧可以做到“精準”二字,效果好、可持續。開展旅游扶貧必須要具備相應的資源、交通和市場等條件,要把項目做實。
要求:抓好對口扶貧、示范項目、典型宣傳等工作
下一步,全國旅游扶貧工作要抓好精準對象。將脫貧任務分解到25個省區市。力爭2016年-2018年減少1.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400萬貧困人口脫貧;力爭2019年-2020年減少1萬個貧困村,實現347萬貧困人口脫貧。抓好示范項目。大力推廣“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建設,探索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旅游扶貧新模式。抓好扶貧投入。引導整合涉農資金加大旅游投入,重點向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扶貧旅游重點項目等傾斜。為貧困戶提供小額貸款,相關部門給予貸款貼息。組織動員全國1萬家旅游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游規劃設計單位、旅游院校等單位,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進行幫扶脫貧。采取安置就業、項目開發、輸送客源、定點采購、指導培訓等多種方式幫助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發展旅游,通過5年時間解決100萬左右貧困人口的脫貧。并認真抓好技能培訓、責任落實、典型宣傳等工作。
發展:七大舉措做好鄉村旅游轉型升級
下一步,鄉村旅游的重點工作為:
(一)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建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制度。規劃編制要因地制宜,強化鄉土風情、鄉居風貌和文化傳承,防止大拆大建和貪大求洋。
(二)進一步豐富鄉村旅游產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鄉土特色的風情小鎮和特色村落。規劃開發鄉村酒店、精品民宿等鄉村旅游產品。規劃建設一批“中國度假鄉村”。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支持各地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
(三)扎實開展鄉村旅游環境整治。加強鄉村旅游重點村村容村貌和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和改廁,深入推進鄉村“廁所革命”。對鄉村旅游經營戶開展改廚、改廁、改院落、整治周邊環境等“三改一整”工程,改善旅游接待條件。
(四)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示范工程”。鼓勵和支持農民將當地農副土特產品、手工藝品通過自駕車旅游渠道就地就近銷售,推出一批鄉村旅游優質農產品推薦名錄。逐步形成鄉村旅游商品生產和銷售體系。到2020年,扶持建成1000家“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示范基地”。
(五)大力推廣鄉村旅游合作社組織。引導發展一批鄉村旅游合作社示范社。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引導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旅游企業和鄉村旅游合作社。積極探索和推廣“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六)樹立鄉村旅游文明新風。通過城鄉旅游互動,倡導和宣傳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把旅游作為傳承鄉土文化和宣傳現代文明的重要渠道。
(七)堅持鄉村旅游特色,發揮鄉村旅游優勢。要保持濃郁的鄉土氣息,注重從規劃設計上、建設風格上體現農村特點和鄉村風范。不要將那些建筑弄得城不城、鄉不鄉,怪異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