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版權所有 2017 春江集團有限公司 豫ICP備10012603號-2 豫公網安備 41078102000047號
集團地址:中國河南新鄉市金穗大道(東)688號商會大廈B座27層 集團電話:0373—5020828 傳真:0373-5020828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洛陽
掃一掃
訪問手機官網
掃一掃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服務熱線:
0373-5020828
分享到:
實干村官裴春亮:最憂農村醫療和教育

裴龍會和妻子在裴寨社區的商業街買了一棟兩層門面房,下層賣母嬰產品,上層給嬰兒洗澡,店內燈光布置專業,貨架整齊,很難想到這是開在農村的店鋪。“保守估計一年掙15萬,和自己之前在南方跑船的工作比起來,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裴龍會說。
像裴龍會這樣的商鋪,在河南輝縣裴寨社區商業街目前有約600家。昔日這兒只是一片農村山溝的荒地,現在已經是排排樓房聳立。商業街旁邊是村民住的小別墅區,小學、籃球場、娛樂廣場……所有城市里的基礎設施樣樣不缺,說起這些變化,都離不開一個人——裴春亮。

自我積累
走進裴寨村的展覽館,里面有一張舊的發黃的黑白照,一個叉腰站在黃土上的小男孩,渾身塵土,衣服破舊,但小小身軀散發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志氣,這就是小時候的裴春亮。
13歲那年,裴春亮因為家境貧寒被迫輟學打工,父親在他16歲時離世,村支書領人砍了樹做了棺材,大家湊錢買了壽衣才安葬了父親,母親在安葬父親第二天,對裴春亮說:“鄉親們對咱的恩情到啥時候才能還上呢?”從那時起,報恩的根就扎在了裴春亮的心里。
裴春亮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磚場打工,因為勤快肯干,老板主動給他漲工資,從30塊漲到40塊。他拿著賺來的錢到安陽技校學習家電維修,想學一技之長,學完之后發現那時候有電視機的人太少,要維修的就更少了。
沒活干,不能餓著肚子,裴春亮想找一個小成本的買賣,最好是沒人會賒欠的生意,他想到了學理發,在農村,剃頭是不允許欠錢的。然而,剃頭師傅卻不想教裴春亮,原因是怕他搶了自己的飯碗,他就天天去幫挑水,挑了十幾天的水終于感動了剃頭師傅,這才拜師學藝。
那個年代,大家喜歡在剃頭鋪聊天,裴春亮聽說附近缺一個會照相的,于是又開始自己學習照相,給別人拍照洗照。就這樣,裴春亮白天理發照相,晚上修電視機,一樣不耽誤。
這樣辛苦干活,總算攢了一點小錢,后來聽說外地人來收核桃山楂沒有吃飯的地兒,于是就租了房子學做燴面,最多的時候一天賣了400元錢,慢慢積累學習,有了錢他開了得帝德大酒店,雇了20多人干活。這個名字就是“得到上帝的恩德”的意思,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
裴春亮從小是個有心人,隨身都會帶著筆和本,看到電線桿上的廣告也會記下來。“那時候覺得商機遍地都是,只不過很多人沒有發現而已。”他說。
來裴春亮飯店吃飯的很多顧客聊天說花崗巖大理石在北京上海賣很賺錢,不甘一輩子平庸的裴春亮動了心。他讓未婚妻看著飯店,自己去北京賣大理石,這樣即便北上不成功,至少家里還有產業。
裴春亮開始在北京騎著自行車四處推銷大理石,掙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最多單筆生意掙了9萬元錢。
“創業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這么多年的磨練,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腳踏實地做事,沒有不成功的。”裴春亮說。
裴春亮從小就愿為同齡人出頭打架,在新鄉汽車站,親眼見賣香蕉的“碰瓷女”故意往務工人員身上碰,逼他們買香蕉,他當場將其揭穿。樂善好施,喜歡交朋友的性格讓裴春亮的事業也越做越大。
從北京回來后,他和朋友合伙開礦、做貿易,生意越來越大,產業涉及集酒店經營、機械鑄造、礦業開采、水泥生產等,成為一名成功的農民企業家。

反哺報恩
2005年,裴寨村民在老支書裴清澤的帶領下,“三顧茅廬”讓他出任新一屆的村主任,看著鄉親們期待的眼神,想起父親去世未還的恩情,裴春亮勉強答應下來。
“有衣送給寒人,有飯送給饑人”,這是母親常掛在嘴邊教育裴春亮的話。裴春亮當了村主任,小山村的發展就開啟了“加速度”,他自掏腰包3000多萬蓋別墅、860萬造田心池、5100萬修水庫……解決了困擾裴寨村民祖祖輩輩住宅和吃水的問題。

2010年,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其他的缺水村、貧困村也都整體搬遷到了裴寨村周圍,裴寨村正式升格成裴寨社區。裴春亮帶領社區黨委和群眾發展高效農業,種植優質無公害蔬菜,發展示范性溫室大棚。同時,規劃建設商業街,發展服務業,為商戶提供經商平臺。
今年,裴春亮再拿出8000萬建住宅樓,將遠在60公里外的大小西溝村村民遷到裴寨。

裴春亮讓裴寨村脫貧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到1000元錢,增加到2015年的11000元。他打井飲水、修學校、建籃球場、建文化走廊、娛樂廣場,讓山溝里的農村人也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十年之后的今天,當記者問起裴春亮是否后悔當初的選擇時,裴春亮回答說:“我們的黨委班子成員幫助了那么多人,裴寨給我帶來這么多榮譽,讓我走出大山,和更多更優秀的人學習接觸,我把這些新思想又帶回裴寨,發展建設新農村。盡管壓力不少,但更多是前行的動力和驕傲,我不后悔。”


思考未來
村里人吃穿住行不發愁了,如今,讓裴春亮最為關心的是未來農村的醫療和教育。
一見到記者,裴春亮就講起最近村里中青年因高血壓突然去世的事。“村民不懂基本的健康知識,一粒藥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年紀輕輕失去了生命。”裴春亮嘆道。
他開始在裴寨住宅區安插健康知識宣傳牌,介紹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疾病的基本知識;每年請輝縣醫院的醫生給村民免費體檢,講解健康常識;增添體育器材,讓村民加強體育鍛煉。他說,這些遠不夠,城鄉差距還要走很長的路。
村里建水庫,在學校上課的村里孩子你一元我一角捐出自己的零花錢,一共72.8元,皺皺巴巴的一疊錢拿到裴春亮面前時,裴春亮掉淚了,說孩子們的錢不能動,到現在,那筆錢還包在紙里,放在村委辦公室;新鄉人大開會講到農村教育問題,孩子們上不起學時,裴春亮又掉淚了;沒有建新學校前,看到孩子們在宿舍是睡在用草墊的臨時床上時,他也掉淚了。
或許是他自己失學的經歷,看到農村學子的艱苦,這個堅強的太行山人幾次掉淚。現在裴寨小學條件好了,他和記者說:“要讓村里的孩子多見見世面……”
每年寒暑假,社區黨委會請大學生到裴寨的學校教孩子們舞蹈、唱歌,給他們講講外面的世界。“要讓大學生畢業后到山區教書,這太難了,所以我要給孩子們創造條件。”
裴春亮多次為上不起大學的學生資助學費,記者想去采訪受助家庭,他反而有點為難:“一撥一撥的記者去人家家里,真不想因為捐助的事打擾他們的生活,讓對方心里有想法。”
“2017年兩會我的提案還是關注農村的健康和教育。希望把電商和互聯網知識帶進農村,普及山區,讓農民走進網絡。水的問題我們自己努力可以解決,但教育和醫療資源農村還是欠缺,這些問題還是要國家給予更多的關注支持。”裴春亮說。(中國網 焦源源)